正取防治高原反应 欢迎来阿坝旅游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量:24444 更新时间:2018/8/16 14:21:40
 

阿坝州各县市及主要景点海拔高度:

马尔康市 海拔2600米 金川县城 海拔2165米
小金县城 海拔2367米 阿坝县城 海拔3290米
若尔盖县城 海拔3406米 红原县城 海拔3504米
壤塘县城 海拔3285米 汶川县城 海拔1326米
理县县城 海拔1888米 茂县县城 海拔1580米
松潘县城 海拔2851米 九寨沟县城 海拔1406米
鹧鸪山 海拔4132米 巴朗山 海拔4487米
丫口山 海拔4450米 弓杠岭 海拔3200米
雪山桠口 海拔4328米 雪宝顶 海拔5588
黑水县城 海拔2350米 四姑娘山 海拔6250米
卓克基 海拔2695刷马路口 海拔3239
黄河第一湾 海拔3455 桃坪羌寨 海拔1469
花湖 海拔3468米 米亚罗 海拔2800-3400米

      阿坝是旅游王国,生态阿坝富饶神奇。这里生态环境优良,立体气候明显,地理环境独特,有濒临绝迹的大熊猫、珙桐等动植物活化石。连绵起伏的山川,纵横交错的江河,珍稀多样的动植物,在川西北高原的这片热土上,演绎出自然造化中壮美灵动的山水风光。阿坝州被世界旅游专家誉为世界生态旅游最佳目的地。

      阿坝州13个县市,其中9个县市的海拔在2700米以下,对于初到州内的广大游客在一般情况下不会发生高原反应。

      州府所在地马尔康年均日照2000小时以上,绝对无霜期120天,森林覆盖率59.97%,林草综合覆盖率96%以上,空气质量常年保持国家Ⅰ级标准。在今年全省的空气质量排名中,11个月就有9次荣登榜首,号称“最清新之城”,为阿坝州的“首位城市”,川西高原上的明珠城,是夏秋避暑观光、冬春沐阳养生的好地方。

      旅游爱好者也特别关注藏区旅游区的海拔,小编收集整理了有关海拔高度与高原反应的关联和高原反应的正确防治供大家参考:


      从图片我们可以看出来,随着海拔的增高,氧气含量降低,大气压强降低,在1千米到5千米这一段变化特别明显。

      什么是高原反应?回答:高原反应(即高原病)指未经适应的人迅速进入3000米以上高原地区,由于大气压中氧分压降低,机体对低氧环境耐受性降低,难以适应而造成缺氧,由此引发一系列的高原不适应症。当然,除了高原缺氧的因素之外,还有恶劣天气如风、雨、雪、寒冷和强烈的紫外线照射等等,都可以加剧高原不适应并引发不同的高原适应不全症。

      急性高原反应分型急性高原反应、高原肺水肿、高原脑水肿、高原视网膜出血和慢性高山病。对于个体来说,发病常常是混合性的难以分清。整个发病过程中,某个阶段内以一种比较突出。急性高原反应症状初次进入海拔3048米高度后,约75%的人在24小时内出现:头疼、头晕、眼花、耳鸣、全身乏力、行走困难、难以入睡等一系列的高原不适应症状。严重者伴随心慌、气短、胸闷、面色及口唇发紫或面部水肿;腹胀、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高原反应症状。高原反应发生率

3500米以下发病率占37%左右。

3600米---5000米发病率达50%。

结论:海拔越高,高原反应的发病率越高。

急性高原反应自身因素:

      精神过度紧张、疲劳、感染、营养不良等。

      迅速适应高原缺氧环境时,机体发生代偿性变化;

      增加心脏收缩力使每分钟搏出量增加;

      增加红细胞和血红蛋白量来增加携氧能力。

      短时间内无法建立适应能力,极易高原反应。

高原反应的自我判断:

      头部剧烈疼痛、心慌、气短、胸闷、恶心、呕吐、口唇或指甲紫绀。

      意识恍惚,认知能力骤降(计算困难)。

      出现幻觉,无目标地跟随他人行走。

预防高原反应及行为建议:

      严格体检:严重贫血、高血压、明显心、肝、肺、肾等疾病者,不宜上高原。

      肥胖者耗氧量较高,出现急慢性高原病的机会大于较瘦者。

      行为建议:有计划进入高原前几个月,加强体育锻炼;

      初入高原的时候要减少体力活动,保护心脏,可有效地预防高原反应。食物要清淡,易吃碳水化合物,少吃难以消化的食品。

      严禁饮酒!饮酒能加快心跳,给尚未习服的心脏增加负荷;增加心力衰竭和高原脑水肿的机会。

      每天至少喝3-4升水保持水份,以减轻症状;尿量应充分,并保持清澈。

急性轻症高原病

      部分初次进入高原的人,在海拔3000米的高度,24小时内出现头疼、头晕、眼花、耳鸣、全身乏力、行走困难、难以入睡等症状,严重者出现腹胀、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心慌、气短、胸闷、面色及口唇发紫或面部水肿等症状。出现这些症状,应在原高度处停留休息3~5天,或立即下降数百米高度,一般就可恢复正常。

      有报道说,3500米以下的发病率占37%~51%,3600米-5000米的发病率达50%。这说明高度越高,高原反应的发病率越高。

高原杀手:肺水肿

      发病率较高: 3%左右,快速到达海拔2500米即可发生。一般在4000米以上发生。到达后3-48小时急速发病,迟者在3-10天发病。

      重要诱因:劳累、寒冷、感冒(有假象)、呼吸道感染。

      反复发作高原肺水肿的人为易感者。

      男性发病比女性多5倍!

      症状:头疼、胸闷、不同程度地咳嗽(初起干咳,以后有痰)、 呼吸困难不能平卧,重者咯粉红色泡末样痰,双肺湿罗音。病人惊恐不安,心慌,口唇面部紫绀,甚至血尿或神志不清。

      预后:病情可迅速恶化,数小时内昏迷、死亡。

高原肺水肿现场急救:

      半卧位休息!立即充分吸氧、流量6~8L/分钟保暖、治疗和预防上呼吸道感染、严禁大量饮水。口服速尿40~80mg,2次/日2~3天,注意补钾并观察脱水情况。

      烦躁不安时,可用少量镇静剂和强 地松。

      呼吸、心跳骤停时,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初步急救病情稳定后,安全转移至海拔较低处。

高原杀手:心力衰竭

      发病原因:感冒等因素造成的心肌炎。

      预后:死亡率很高!

      临床症状:呼吸困难不能平卧、咯粉红色泡沫样痰,严重者可从口鼻涌出大量粉红色泡沫液;心率加快、血压可下降。

      现场急救:两腿下垂、半卧位休息。

      保暖、吸含50-70%酒精氧。

      口服速尿、强地松、含服硝酸甘油。

      严禁大量饮水!下山!速送医院!

高原杀手:脑水肿

      1962年印度士兵因急性高原反应死亡中75%系脑水肿。

      原因:在缺氧环境下过度呼吸,使二氧化碳呼出量增加,导致呼吸性硷中毒。呼吸性碱中毒使脑血管 收缩、意识丧失,引发高原脑水肿。

      海拔高度与脑水肿发病 :少数人进入3500米以上发生。3500~4000米发病11.9%。4000~4500米发病28.4%。4500~5110米发病59.7%。一般进入高原后1~10天内发病。发病急,常在夜间发病;发病率低,死亡率高。

      症状:除早期高原反应外,还可剧烈头疼、呕吐;神志恍惚、丧失方位感、丧失记忆、出现幻觉或精神行为,个别人出现抽搐,最后嗜睡至昏迷。少数人可出现视网膜出血。

      孕妇到达2600米以上,可影响胎儿发育甚至致畸。

      后果:高原昏迷

      一般进入高原后1~10天内发病。

      昏迷前:头痛、头晕、呕吐甚至喷射性呕吐等。

      昏迷后:出现阵发性抽搐、大小便失禁;瞳孔缩小且固定,或忽大忽小。

      少数病例有肢体强直或肢体弛缓性瘫痪。

      1/5的病人视神经乳头水肿。

高原脑水肿现场急救:

      迅速将病人摆成稳定侧卧位。

      连续给95%氧和5%CO2至清醒,之后间断给氧。 高渗葡萄糖、甘露醇、肾上腺皮质激素、速尿、细胞色素C等治疗以减轻脑水肿,促进恢复。

      盐酸山梗菜碱、尼可刹米等中枢神经兴奋剂。

      注意水、盐和电解质平衡。

      必要的抗感染措施。

      病情稳定后,立即下山。

高原紧急情况处理原则

      1.对轻、中度高原肺水肿或浅昏迷患者,在途中不间断治疗的情况下,如能在12小时内送至海拔4000M以下医疗条件较好的地区,下送是可行的。

      2.对危重症患者宜就地抢救,待病情稳定、短期内无生命危险时,再下送到低地或平原进一步治疗。

      3.若就地治疗有困难,应迅速与定点医疗机构联系,请其派医疗组支援。若伤员危重但又必须下送,应请求医疗机构派员前接,以便于在途中组织抢救。

(胡林 王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