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感染管理 细在标准 精在操作          ——儿科完成院感暴发应急预案演练
作者:黄莉  王曦 文章来源:事业发展部 点击量:3145 更新时间:2019/7/3 10:20:37
 

   为贯彻落实“全国医疗机构感染预防与控制”,提高儿科医护人员对医院感染暴发事件的应急反应能力,6月19日下午,阿坝州人民医院副院长刘志红带领感染管理科、护理部、医务科、检验科等职能部门负责人在医院儿科新生儿病区与儿科医护人员进行了新生儿医院感染暴发应急预案演练。


   演练现场以模拟3例新生儿大肠杆菌感染病例为背景,根据阿坝州人民医院«医院感染暴发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将演练与实战精密结合,现场上报及时、处置恰当、配合默契、顺利完成了逐级报告、流调采样、区域隔离、环境清洁消毒、职业防护等各项演练工作。演练人员准时到位,听候总指挥指令,演练开始。


  疫情报告、应急响应:启动应急预案,立即通知医务科、护理部、检验科对本起事件进一步调查,先隔离病人、专人护理,必要时暂停收治新病人。在医务科组织下,电话调集院内专家组,赶往新生儿病房进行会诊,对疑似病例进行讨论,研究治疗方案,积极救治病人。


   现场处置:在医院感染科杨艳梅科长的安排下,检验科人员带着监测物品快速来到新生儿病房,她们戴帽子、口罩、手套。对儿科工作人员手及衣服、病房空气、心电监护仪、床护栏、门把手、吸氧管路等,环境物体表面(暖箱、湿化水、水龙头),喂养奶瓶、奶嘴、配奶器皿等环节进行监测采样,以明确感染途径。


   院专家组对本起事件进一步调查:专家组进行讨论1、儿科主任汇报情况:(查找感染源)首例感染病人是70床,因新生儿窒息入科治疗,6月8日,血培养为大肠杆菌,随后发生2例病人均接受相同操作,血培养均为大肠杆菌阳性。血清学鉴定为同源性(药敏结果基本一致)。2、医务科长:(危险因素调查)对感染源和感染途径做初步假设,医院感染暴发的特点呈外源性感染引起,首先我们考虑:医护人员手卫生、环境物体表面清洁消毒不到位,是造成感染暴发的可能性大。3、护理部主任:实习护士刚刚进入临床,手卫生和消毒隔离意识不足,也可能是导致外源性感染的重要原因之一。4、儿科专家:新生儿感染特点是反应低下、吃奶差、面色苍灰、体温不稳定,该患儿反应低下、吃奶差、面色苍灰、体温不稳定提示感染存在。5、院感科主任:我们已经对使用中的器械、设备,环境物表、医务人员手进行采样,等结果出来基本确定感染源和感染途径。感染源应该是70床病人,感染症状明显,血培养支持。


    处置意见:1、3例患儿单独隔离,专人管理,诊疗活动先查其他患儿再查这3名患儿。2、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消毒隔离措施,提高暖箱、地面、物表消毒频次。3、患儿物品固定专用,用后物品及垃圾用双层黄色垃圾袋盛放,并做好“大肠杆菌感染”标志。4、诊疗、护理时,医护人员需戴口罩、手套,穿隔离衣。5、严格观察其他患儿有无感染症状,追踪新进出院患儿凡有感染症状应取标本作培养和治疗。6、暂时关闭病房,不再接受院内外新病人,重新启动应连续三次采集病人、工作人员、物体表面标本作细菌培养,均无大肠杆菌,方可确认流行结束,我们会再次进行评估。7、针对此次院感暴发科室做好书面分析、整改、总结。

   接下来由儿科副主任胥亚福作演练总结,胥主任说:本次为大肠杆菌引起的医院感染暴发,环境污染和手接触传播是造成感染暴发的主要原因。由于及时上报,院领导高度重视,及时启动感染暴发应急预案,及时组织专家进行会诊,采取积极有效的防控措施,感染很快得到控制,无新发病例,未引起严重后果。感染科杨科长说:新生儿病房的感染控制不仅仅是感染科的事情,也是我们全科每位医务人员在诊疗服务中应做的工作,需要各部门通力协作,需要每位医务人员的共同努力,只有这样,才能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尽量避免或减少医院感染暴发事件的发生。

   最后,刘院长对本次演练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高度的评价,她强调:院感无小事,每位医务人员均要提高政治站位,坚持“以医疗质量和安 全”为主线,依法依规执业,提高风险识别和应对能力,演练圆满结束。

黄莉  王曦